首先向各位大虾介绍一下自我情况。我是一个标准的汽车发烧友,对汽车的痴迷与喜爱达到了我家MM吃醋的程度。同时也我也喜爱政治,军事,不知称自己为民族主义者,大家能否接受?不够自谦的说是:过愤青之冷静,而无不及之狂热。当这二者结合而发酵的时候,我不单纯是个汽车迷,或军事迷,而是一个“国车国造”迷,一个“汽车产业”迷。
大概在三年前,路过报摊,习惯性的扫一眼有没有新一期的《汽车之友》,因为当时《汽车之友》在同类刊物中介绍国产车算多的,比如后来的“中华”汽车,是通过汽车之友而得知,这是后话。在当天新一期杂志的右上角有一张银色汽车的正面照,我的反映是:这是国外哪个大厂出的新车?外观还不错。因为对汽车也小有了解,那款车在之前确信没有见过,这个被我误以为进口的新车,是奇瑞(应该是奇瑞次在性媒体露面。)
匆匆忙忙将杂志买回家,便开始了我的“奇瑞之旅”。杂志中有两篇文章,一篇是对奇瑞(现在的风云)的整车测试,另一篇是对奇瑞汽车公司的介绍。奇瑞——次但不算亲密的接触,只是让我感到惊异,一个好怪的名字呀,是哪个的?我这个“车迷”怎么不知道?答案是:安徽芜湖。是哪个公司在华的“合资”?答案是:芜湖地方投资的股份企业。一个地地道道的民族汽车公司,没有半点的合资背景。经历过“三大国企”争相傍大款,我国无自己的品牌,十几年无自己开发的汽车新品的尴尬;我一度迷茫于中国的汽车产业,虽然年青气盛却一再安慰自己:没有关系,汽车只是夕阳产业,算这个产业被国外巨头控制,我堂堂中华仍有凭在其他高科技产业上的独立与自主,而再次崛起。谁都知道汽车产业对一个的重要性,谁都明白,一个独立自主而强大的汽车产业群对于的经济有多大的拉动作用,作为除住房外宗的家用商品与生产资料,其大量出口换取进口资源的能力(竞争是资源的竞争),是其他任何产业所不能代替的。然而又有谁能体会,在没有奇瑞,没有吉利,更没有中华的日子。有的只能是这种一相情愿的自我安慰,如果说我们的奇瑞,吉利们还非常弱小,在跨国巨头面前之是一根根弱小的“稻草”,而可又有谁能明白,在没有它们的日子里,苦闷的我像一个落水者,想要捞一根“稻草”都捞不到!
我把《汽车之友》的文章捧在手里看了一遍又一遍,文字看过一行再一行(相信很多对《汽车之友》欲罢不能的大虾和我有同样的经历)。车子漂亮的造型,奇瑞传奇的身世,甚至一度被推为,租地给园艺公司的省钱经典,在我眼里都变得不那么重要,尹同耀,詹夏来,这几个名字慢慢进入了我的眼眸,更打动我的是老尹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世界上的汽车应该来自中国!”不知众位大虾对此话有何看法?如果在3,4年前有人说这句话,回忆一下,你当时会怎么样看?老实说:我是欠缺独到的眼光:因为我当时是觉得不可能,虽然奇瑞的横空出世使对民族汽车工业燃起了一丝希望,但对老尹的话还只能赞其“勇气可嘉”。甚至拿给我爸看,老爸也只是摇着头翻翻。回头看看当年的“目观短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比较“懂”汽车,有着还算“足够”的汽车知识,在“三大”合资独霸的时候,脑子里塞满的是:“汽车是百亿工程,没有1百万辆的年产量别提自主开发。”(前几天的竺延风将这个标准降到了50万,和18亿,“红旗新产投资18亿,2005年产新红旗”)或是“世界汽车产业已形成了N+X的格局。。。。中国只能融入其中”。无可否认,人是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左右,进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力的。我不知怎么来强调新闻媒体对一个社会,对整个国民意识所起到的主导性作用,媒体如果能正确的,公正的激扬弹赞,无疑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也是国民素质优秀,社会健康繁荣的表现。但如果只是被某些利益集团所收买而为其懒惰无为之实,文过饰非的话,那只能是民族的悲哀。
之后有了吉利,有了我们熟悉的“李大炮”,从他开始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来看问题,因为我们所“推崇”的主流媒体,照样是对他“毫不留情”的一顿猛批,外资杀入,无一例外歌功颂德。那个对吉利发明“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某汽大员,如果身在日韩这样评价当年才刚起步的“现代”“丰田”不知会有什么下场。如果他能够看到我的这段文字,我只想提醒他看看的新闻,看看那个扮慰安妇的韩国女星的下场。其实那还算轻的。可能我只是一介草民,居庙堂CKD,SKD者依然过得逍遥,看到的只是一幕幕:中华仰公出走,吉利激情不再,奇瑞孙勇的夭折。也许正应了那句话:中国从来不缺汉*。而我更希望,汉*只是为了英雄的胜利更加辉煌。
时间如梭,这个三年前被我怀疑吹水的奇瑞不声不响中带来了QQ之国车阻击战精彩的一役,带来了宝马迷你那颗“奔腾”的芯,上市时掀起网络狂潮的东方之子。我从各个论坛收集东方之子资料的半年里更是欣慰的看到了它不断降低的故障率。T11SUV又要来了。网络中有泄露出令人“惊艳”的B14。实用主义的奇瑞,带给我们实用的价格,实用的车,我不想高喊出任何有广告嫌疑的口号,只是借用一位兄弟所说:明天不要为你同等付出,而远远低于国外同行的收入所哀叹,看看你座下是一辆什么车,再想想你有没有资格哀叹。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