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机油――垄断消耗品牟暴利
4S店规定,车主必须使用厂家指定的“专用机油”,否则不予保质,使得许多车主以为“专用机油”是适合自己车辆要求的。一位姓刘的先生说:“我在外边看到比较有名的润滑油价格才90元一桶,4S店里却要350元。
事实上,这种垄断经营正是4S店牟取暴利的手段。
某润滑油厂家的人士认为,润滑油并非汽车发动机之类的专业机器,不能随便更替,它是类如轮胎、汽油等一类的消耗品,是可以互相通用的东西,“没有人把汽油和轮胎分为专用汽油和专用轮胎,所谓‘专用机油’的说法是在误导消费者――好像不用4S店提供的专用机油,汽车一定会出毛病。”目的是想掩盖一种真相:用“专用机油”的价钱在市场上足以买到更高品质的机油。
据专门从事汽车维护工作的工程师陈锦明介绍,不管是所谓“专用机油”或是国际名牌机油,它都在执行国际通用的机油标准,把机油分成SA、SB……SL、SM等,字母越往后其品质越高,对发动机的保护越好。而温度、粘度等级用数字表示,如“10W30”,“W”表示冬季或多级机油的意思,前面的“10”表示在气温-35°C至30°C之间可以有效发挥润滑作用,“W”之前数值越小则表明其低温粘性小,低温启动效果好;而“W”后面的数值表示机油的高温粘性指数,是指在
当记者对这里的配件是否是原厂配件表示怀疑时,这里的摊主纷纷告诉记者一个公开的秘密。
摊主:“4S店也是在这个市场里边转着买货。”
记者:“不可能吧?”
摊主:“他是定期拿货的,那边那个金冠,多大一个修的修车的,不也外购吗,也有专业采购出来采购配件。”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同时到北京东边和南边的汽配市场进行了调查,配件经销商们都反映4S店在汽配城采购配件的情况。
我们这番调查,戳穿了汽车修理行业一个流行多年的说法,原来4S店维修保养用的零配件,很多也是到汽车配件市场上进货,并不存在原厂配件只有它能拥有的情况,只是汽配市场进的配件到了4S店之后身价倍增。
其实,这不仅仅涉嫌欺诈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还触及到了汽车配件市场的行业潜规则。
4S店到底在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在4S店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股力图垄断汽车维修市场的力量,那是汽车生产企业。汽车企业当初批准4S店加盟的时候会规定,不允许它自行购买配件,同时也不允许4S店将原厂配送的零配件外卖。如果发现违规,轻则罚款数十万元,重则取消4S店资格。
与此同时,汽车生产企业和配件制造商也会有协议,不允许它向汽车生产企业之外的第三方提供该企业的汽车配件,否则,配件生产厂将失去与汽车生产企业合作的机会。汽车生产企业希望这样的前堵后截,维护它对汽车配件的垄断。可是,那些在汽配市场上出现的原厂配件,又是怎么穿过封锁线,流入市场的?
在专营东风和标致汽车配件的销售商金成效那里,记者见到了金成效从4S店购买配件的销售单。金成效告诉记者,他经营着与4S店同样的配件,他的进货渠道有两个,一是直接从为神龙公司生产配件的原厂进货,原厂不能提供的配件,他从4S店购买。金成效告诉记者,在4S店进货主要是为了配齐货源,利润只有5%,而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于从原厂进的配件。原厂进的配件与4S店使用的配件的区别是外包装。
在配件行业工作了十几年的北京汽车配件业商会常务理事王永占进一步给我们揭示了4S店原厂配件的来源秘密。
王永占说:“汽车厂采购配件生产车的时候,一般富余10%到20%,那么有些工人或者是内部人士会偷偷摸摸卖出来,那这种配件没有包装也是原厂的,还有一种是生产厂家多生产几个卖价格高点。”王永占告诉记者,通常配件生产厂为汽车生产企业配套加工的配件,汽车生产企业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加价30%给4S店,4S店再加价30%甚至更高卖给修车的车主,也是说,4S店的配件价格到车主车上,已经翻了6倍以上。
那么,同样的配件,不同的渠道,维修价格相差有多大?王永占以别克( )2.5V车型为例,给记者列举了一组常用配件的维修数据:汽油泵4S店的价格是1259元,而汽配城的卖价是520元,工时费,4S店是450到550元,普通维修厂是200到260元;高档车的配件价格普遍相差更大。“比如说飞轮,飞轮齿圈1.8T那个车,原厂的价格应该是4300多块钱,我们卖价都是2300块钱。”
我们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像汽车维修这样生产厂家与4S店共谋高度垄断的现象,已经不多见了。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消费者的投诉热点中,汽车维修价格高、不透明,已经成为继手机、商品房之后的第三大投诉热点。
不仅仅4S店的配件价格和工时费高得离谱,在这些公开的价格背后,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秘密。曾在一家4S店工作多年的吴先生为我们揭开了4S店牟取暴利的冰山一角。奥通别克技术服务中心技术经理吴树国:“这是一个别克君威的仪表,出现底下这个公里数显示不好,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4S店会让换,实际上只是这块有4个电阻开焊,我们一般情况下只是焊一下可以了,价格200元钱左右,如果更换这个东西的话,会很贵,至少在2000元以上。”
吴树国告诉记者,以换代修是4S店常用的谋取维修暴利的方法之一。在4S店,能修的一般都不会给你修,直接换配件。还有一种方式,是把小故障按照大故障来进行维修,以达到多换配件的目的。扩大维修损失,少则两三千,多则四、五千,实质上万。
一些4S店为什么要不惜一切拼命卖配件,北京汽车配件业商会常务理事王永占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北京汽车配件业商会常务理事王永占:“车天天在降价,所以说他们整车不赚钱,他靠什么挣钱,他靠配件的利润售后赚钱来赚取巨额利润。”
观察
谁让我们 “买得起车换不起零件”?
如果不是由于流程和管理上的漏洞,导致一部分原厂配件流入到市场上,恐怕像我们这样的普通消费者很难想象,原来汽车配件上有如此高的暴利存在。在通过垄断配件获取维修暴利的游戏里,4S店和汽车生产厂家其实结成了一对利益共同体。买了车了肯定有更换零配件的时候,而零配件必须在我的手里,只能到我这里高价更换,厂家和4S店联手设计的种种游戏规则,背后暗藏着这样一条潜台词。对此一无所知的消费者,只能盲目相信4S店的说辞,在茫然不觉间掉进一个个消费陷阱。客观地说,4S店这种模式具有品牌意识强、服务全面的优势,对规范和培育汽车消费市场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厂家也应该加强对4S店的监督管理,让4S店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求高温气候下冷车启动时适应大致的温度范围,在这范围内机油能提供和保证浓度、粘度和良好润滑性能。
选用机油的粘度是由使用者当地的气温来决定的。浙江的消费者可选用10W30或10W40,其机油的粘度对车辆发动和行驶不会有明显的差异。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不会再为厂家的所谓“专用机油”所迷惑。
除了“专用机油”,4S店还在雨刮片等耗材上误导消费者。一位刚以170元换了“专用雨刮片”的车主告诉记者,同样型号的无骨雨刮片,市场上也只要40元。买车送装饰――“超值大礼包”水分多
买车送价值数千元的汽车装饰,这是时下汽车4S店惯用的促销手段。消费者王小姐买车时选择了商家赠送的“千元大礼包”,主要包括车内的装饰等五六件东西,让她觉得非常划算。可使用时才发现赠送的地板胶、脚垫、坐垫等散发出强烈的味道,以至于在车内待久了头晕。经朋友提醒才知道,正是这“千元大礼包”里面的劣质产品惹的祸。
记者有一次陪一个朋友去买车,亲眼见证了“大礼包”的水分――倒车雷达800元(同样的型号汽车装潢店只要350元),灭火器100元一个(同样的型号汽配市场只要25元),牌照架130元一副(汽车装潢店只要40元)。
此外,动辄三四千元的全车贴膜,在消费者眼里,比现金优惠2000元还要吸引人。而事实上,目前很多车商所谓的“优质车膜”,并非如其所称来自美国等产地,而是国内某些化工厂生产的劣质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类劣质膜其实根本不叫隔热膜,只是染色的塑料膜,隔热性能非常差,不仅不能起到隔热的作用,反而像海绵吸水一样一个劲地吸入热量。而说到价格,他表示,如果说是4000元的膜,“成本不会超过500元。”原厂订制――可能出自街头小店
因为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现在很多车商都声称可以订单化生产,但事实并非都像消费者想的那样。
消费者刘先生反映,他在一家4S店买了辆新车,并花600元加装前门电动门窗(特别要求原厂配件)。4S店告诉他要第二天才能提车,结果当天下午刘先生在大街上居然看见自己的车!拦住一问,说是去汽配市场买配件!
和刘先生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陈先生说,他要买一辆舒适型的某品牌新车,但希望能加装天窗,4S店口口声声称可以向厂家下订单特别制造,代价是另外加价5000元。陈先生心想原厂的东西靠得牢,下了订单。结果三天之后4S店通知到货了,陈先生满心欢喜地买回家开了一年多,发现天窗有渗水现象。打电话到厂家投诉,厂家矢口否认曾经推出天窗定制。几经周折,陈先生才了解到,这款车的所谓天窗是4S店到市场上的装潢店里割的,而市面上的价格只要2000元!
不仅如此,所谓原厂定制真皮座椅也有很多猫腻。记者在杭州一家市场的一些装潢店里看到,这里包真皮座椅的生意出奇的好。一家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是专门为4S店服务的――所谓的原厂真皮座椅现了原形。
4S店的陷阱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比如说你买车后4S店都会告诉你保养需要来本4S店(有的甚至会私自扣下你的保养卡)――其实4S店的保养服务和价格都是统一的,只要持有保养卡,可以在同品牌的4S店做保养,而并非在此购车必须在此保养。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